返鄉最尖峰 交九負荷不了 北市府只能讓步
返鄉最尖峰 交九負荷不了 北市府只能讓步
更新日期:2009/10/05 09:35
「返鄉最尖峰 交九負荷不了 北市府只能讓步」 (林麗玉報導)
台北車站交九轉運站,當初規劃時,是為了整頓過去台北車站周邊客運停靠下客、交通混亂情形,不過交九台北轉運站啟用,第一個大考驗中秋假期返鄉車潮,台北市交通局為了避免客運班次太多,交九站內壅塞、動彈不得,在秋節規劃三天時間,讓交九原本站內上下車,改為站外下車,違反了當初交九規劃時、避免影響周邊交通的設計,台北市議員陳玉梅批評,這根本是北市府一再讓步,讓交九BOT廠商萬達通賺錢,規劃缺失的社會成本都由北市府買單。市議員批評,台北車站交九轉運站當初在招標時,因為兩次流標,市府在92年7月第三次招標做出重大讓步,不僅決議將該建物容積率由400%放寬至560%,減免土地租金、市府負擔部份匝道興建費用,並協助投資人取得中長期低利融資,就連招標公告也是直接「量身訂做」改依日勝生公司所提的投資計畫書規劃。而BOT廠商規劃出一棟僅佔總面積9%的轉運站,還把轉運站「藏在商場後側」,讓人搞不清楚,這是以轉運站為主的建築,還是以商場、影城、旅館為主。而這座號稱是全國規模最大、首座立體的交通轉運站,為了讓轉運站營運,北市府做出了八大讓步,包括將桃園以北的十條路線,移到台北東站,減輕交九的負荷量,交九沒有待車空間,北市府遇到中秋返鄉車潮,還得商請機場捷運D1工地、三號水門堤外停車場作為儲車空間。
連台北市長郝龍斌也不得不承認,交九當初規劃時,預估的最大容量是每單位小時270車次,不過中秋節,尖峰小時會達380輛,比當初設計多了50%,遇到中秋、清明、還有過年,交九的確是負荷不了,才會規劃站外下車。一般交通規劃,的確不會以最尖峰作為容量設計,不過交九的轉運空間,僅僅佔9%,又沒有待車、儲車空間,真的說不過去。而為了讓交九順利營運,原本是該將所有台北車站國道客運納入交九的規劃,現在站體空間不足,北市府試營運階段已經將國道客運49條路線,桃園以北10條移出交九,之後又擔心周邊交通,將周邊550公尺內全部設為管制區,禁止國道客運臨停上下客,眼見交九的京站商場,10月上旬就要開幕,開幕之後,商場的逛街人潮、車潮勢必還會讓交九的周邊交通,更加混亂,而這個BOT案,市府如何讓交九發揮最大的轉運站功能,就看市府魄力。
出自yahoo新聞
關鍵字seo 氣象 型錄設計
更新日期:2009/10/05 09:35
「返鄉最尖峰 交九負荷不了 北市府只能讓步」 (林麗玉報導)
台北車站交九轉運站,當初規劃時,是為了整頓過去台北車站周邊客運停靠下客、交通混亂情形,不過交九台北轉運站啟用,第一個大考驗中秋假期返鄉車潮,台北市交通局為了避免客運班次太多,交九站內壅塞、動彈不得,在秋節規劃三天時間,讓交九原本站內上下車,改為站外下車,違反了當初交九規劃時、避免影響周邊交通的設計,台北市議員陳玉梅批評,這根本是北市府一再讓步,讓交九BOT廠商萬達通賺錢,規劃缺失的社會成本都由北市府買單。市議員批評,台北車站交九轉運站當初在招標時,因為兩次流標,市府在92年7月第三次招標做出重大讓步,不僅決議將該建物容積率由400%放寬至560%,減免土地租金、市府負擔部份匝道興建費用,並協助投資人取得中長期低利融資,就連招標公告也是直接「量身訂做」改依日勝生公司所提的投資計畫書規劃。而BOT廠商規劃出一棟僅佔總面積9%的轉運站,還把轉運站「藏在商場後側」,讓人搞不清楚,這是以轉運站為主的建築,還是以商場、影城、旅館為主。而這座號稱是全國規模最大、首座立體的交通轉運站,為了讓轉運站營運,北市府做出了八大讓步,包括將桃園以北的十條路線,移到台北東站,減輕交九的負荷量,交九沒有待車空間,北市府遇到中秋返鄉車潮,還得商請機場捷運D1工地、三號水門堤外停車場作為儲車空間。
連台北市長郝龍斌也不得不承認,交九當初規劃時,預估的最大容量是每單位小時270車次,不過中秋節,尖峰小時會達380輛,比當初設計多了50%,遇到中秋、清明、還有過年,交九的確是負荷不了,才會規劃站外下車。一般交通規劃,的確不會以最尖峰作為容量設計,不過交九的轉運空間,僅僅佔9%,又沒有待車、儲車空間,真的說不過去。而為了讓交九順利營運,原本是該將所有台北車站國道客運納入交九的規劃,現在站體空間不足,北市府試營運階段已經將國道客運49條路線,桃園以北10條移出交九,之後又擔心周邊交通,將周邊550公尺內全部設為管制區,禁止國道客運臨停上下客,眼見交九的京站商場,10月上旬就要開幕,開幕之後,商場的逛街人潮、車潮勢必還會讓交九的周邊交通,更加混亂,而這個BOT案,市府如何讓交九發揮最大的轉運站功能,就看市府魄力。
出自yahoo新聞
關鍵字seo 氣象 型錄設計
留言